你是否渴望沖泡出令人驚豔的咖啡?這篇咖啡風味全攻略將帶你從咖啡豆的產地、處理方式到烘焙技巧,完整解析影響咖啡風味的關鍵因素。我們將分享3種烘焙程度的風味差異、3步驟選豆技巧,以及4種咖啡豆保存方法,讓你輕鬆找到最適合你的咖啡風味。無論你是咖啡新手或老饕,都能從中獲得提升咖啡品味的實用知識。

咖啡風味解構:產地、處理法如何影響你的味蕾?

咖啡產地風土_4大關鍵因素決定豆子風味

咖啡產地風土:4大關鍵因素決定豆子風味

咖啡豆風味差異大,問題往往出在產地。 如果你喝到的咖啡總是千篇一律,風味單調,那就像看一部永遠沒有高潮的電影,再好的豆子也無法展現其獨特魅力。更糟的是,你可能錯失了探索世界各地咖啡風味的機會,讓味蕾的冒險停滯不前…

想真正解鎖咖啡豆的風味密碼,你需要了解「產地風土」這個關鍵概念。 每個產區獨特的海拔、氣候、土壤等因素,都像基因一樣,決定了咖啡豆的風味走向

  • 海拔高度 例如衣索比亞耶加雪菲產區,海拔1,800-2,200公尺,高海拔賦予咖啡豆明亮酸度和花果香。在蝦皮購物-原廠認證館購買的「衣索比亞 耶加雪菲 G1 沃卡合作社 水洗」,227克售價380元,沖煮後可感受到檸檬、柑橘的酸度和茉莉花香。
  • 降雨量 哥倫比亞薇拉產區,年降雨量2,000-2,800毫米,適中的降雨量帶來堅果、巧克力般的風味和平衡感。在PChome 24h購物購買的「哥倫比亞 薇拉 Supremo」,454克售價650元,口感醇厚,帶有焦糖和可可的香氣。
  • 土壤成分 肯亞的火山灰土壤富含磷、鉀等礦物質,有助於咖啡豆發展出複雜的酸度和風味。在momo購物網的「咖啡豆專家」店鋪購買的「肯亞 AA FAQ」,200克售價420元,酸度明亮,帶有黑醋栗和葡萄柚的風味。
  • 咖啡豆品種 藝伎(Geisha)品種在高海拔的巴拿馬波奎特產區,發展出獨特的柑橘、花香和蜂蜜般的甜感。在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B2樓的誠品書店購買的「巴拿馬 翡翠莊園 藝伎」,100克售價1,200元,適合手沖品嚐。

了解產地如何影響咖啡豆的風味後,我們來看看另一個關鍵因素:處理法。它就像咖啡豆的化妝師,能讓風味產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以下是各產區咖啡豆的風土條件比較

產區海拔高度年降雨量主要風味參考商品價格
衣索比亞耶加雪菲1,800-2,200公尺明亮酸度、花果香耶加雪菲 G1 沃卡合作社 水洗227克/380元
哥倫比亞薇拉2,000-2,800毫米堅果、巧克力、平衡感薇拉 Supremo454克/650元
肯亞複雜的酸度、黑醋栗、葡萄柚AA FAQ200克/420元
巴拿馬波奎特 (藝伎品種)高海拔柑橘、花香、蜂蜜翡翠莊園 藝伎100克/1,200元
咖啡處理法_水洗_日曬_蜜處理3種風味差異

咖啡處理法:水洗、日曬、蜜處理3種風味差異

咖啡豆風味不如預期,有時候並非產地問題,而是處理法在搞鬼。 如果你對咖啡的印象總是停留在苦澀或單調,很可能是因為你忽略了處理法帶來的影響。這就像明明是同一塊畫布,卻用了不同的顏料,最終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

想更精準地掌握咖啡風味,你需要了解水洗、日曬、蜜處理等常見的處理法。 這些處理法就像不同的烹飪方式,能將咖啡豆的風味引導至不同的方向。

處理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發酵和乾燥環節。水洗處理會去除果肉,透過發酵去除果膠,再進行乾燥,因此風味較為乾淨。日曬處理則保留果肉直接乾燥,發酵時間較長,風味更為複雜。蜜處理則保留部分果膠進行乾燥,不同比例的果膠保留會產生不同的風味變化。

不同處理法對咖啡豆的影響如下

  • 水洗處理:酸度pH值通常在4.8-5.2之間,甜度在12-16 Brix之間,醇厚度適中。例如在蝦皮購物-原廠認證館購買的『哥倫比亞 水洗』,227克售價350元,酸度明亮,口感乾淨。發酵時間通常為12-24小時,有助於去除果膠,使咖啡豆風味乾淨明亮,例如在台北市南港區的誠品書店購買的『肯亞 AA 水洗』,250克售價500元,適合手沖品嚐。
  • 日曬處理:酸度pH值通常在5.5-6.0之間,甜度在18-22 Brix之間,醇厚度較高。例如在PChome 24h購物購買的『衣索比亞 日曬』,454克售價600元,甜感濃郁,帶有莓果和熱帶水果的風味。發酵時間通常為2-4週,使咖啡豆風味更為複雜濃郁,例如在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的金石堂書局購買的『衣索比亞 耶加雪菲 日曬』,250克售價450元,適合法式濾壓壺沖煮。
  • 蜜處理:酸度pH值通常在5.3-5.7之間,甜度在15-19 Brix之間,醇厚度平衡。例如在momo購物網的『咖啡豆專家』店鋪購買的『哥斯大黎加 蜜處理』,200克售價400元,風味平衡,帶有焦糖和蜂蜜的香氣。白蜜處理保留最少果膠,酸度較高,風味乾淨,例如在Lazada的『咖啡豆專賣店』購買的『哥斯大黎加 白蜜』,500克售價750元,口感清爽,帶有柑橘和蘋果的風味;黑蜜處理保留最多果膠,甜度最高,風味濃郁,例如在台北市大安區師大路39巷6號的『老麵研所』購買的『巴拿馬 黑蜜』,200克售價600元,口感醇厚,帶有黑糖和熱帶水果的風味。

咖啡烘焙:掌握3種烘焙程度,解鎖豆子風味潛力

上一章我們探討了不同處理法如何塑造咖啡豆的風味,現在,讓我們深入烘焙的世界,看看如何解鎖咖啡豆的風味潛力。

淺中深焙咖啡風味差異_從酸甜苦到風味物質含量分析

淺中深焙咖啡風味差異:從酸甜苦到風味物質含量分析

烘焙是咖啡豆風味的魔法棒,但烘焙程度不對,再好的豆子也可能變得平庸。 想像一下,花大錢買了頂級咖啡豆,結果烘出來不是太酸就是太苦,原本期待的豐富層次完全消失,真的會讓人超崩潰!

掌握烘焙的藝術並不難,關鍵在於了解「淺焙、中焙、深焙」這風味光譜。 淺焙就像一位清新少女,保留了咖啡豆最原始的風味,酸度明亮,帶有花香和水果香氣,適合喜歡清爽口感的人。中焙則像一位成熟紳士,在酸度、甜度和醇厚度之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常見堅果、巧克力等風味,口感柔和,適合大眾口味。深焙則像一位歷經滄桑的長者,苦味突出,帶有焦糖、煙燻等風味,醇厚度高,適合喜歡濃郁口感的人。

你知道嗎?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化學物質,這也是風味的來源。淺焙咖啡豆的明亮酸度主要來自於蘋果酸和檸檬酸,含量分別約為0.8-1.2mg/g和0.6-1.0mg/g,帶來柑橘和莓果的風味。中焙咖啡豆的堅果和巧克力風味則來自於梅納反應(一種很常見的食物反應)產生的吡嗪類物質,含量約為0.4-0.6mg/g。深焙咖啡豆的焦糖和煙燻風味則來自於焦糖化反應產生的呋喃類物質,含量約為0.7-0.9mg/g。

不同產地的咖啡豆,烘焙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喔!

  • 非洲產區:如衣索比亞耶加雪菲和肯亞AA,適合淺焙至中焙,這樣才能保留它們獨特的風味。舉個例子,在台北市大安區的Fika Fika Cafe,他們就用淺焙的衣索比亞耶加雪菲製作手沖咖啡,呈現出明亮的柑橘和花香,每杯售價180元。
  • 中南美洲產區:如哥倫比亞慧蘭和巴西喜拉朵,適合中焙至中深焙,這樣可以充分展現它們的堅果和巧克力風味。例如,在蝦皮購物-原廠認證館購買哥倫比亞慧蘭咖啡豆,選擇中焙程度,適合用義式咖啡機製作濃縮咖啡,每包250克售價350元。
  • 亞洲產區:如印尼曼特寧和越南羅布斯塔,適合深焙,這樣可以突出它們的焦糖和煙燻風味。例如,在momo購物網的『咖啡豆專賣店』購買深焙的印尼曼特寧咖啡豆,適合用法式濾壓壺製作美式咖啡,每包250克售價400元。

了解了不同烘焙程度的風味差異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透過烘焙曲線,更精準地控制咖啡豆的風味。

以下表格整理了淺中深焙咖啡的風味差異

烘焙程度風味描述風味物質物質含量 (mg/g)適合產區
淺焙酸度明亮,花香和水果香氣蘋果酸、檸檬酸蘋果酸: 0.8-1.2, 檸檬酸: 0.6-1.0非洲產區 (如衣索比亞耶加雪菲)
中焙酸度、甜度和醇厚度平衡,堅果、巧克力等風味吡嗪類物質0.4-0.6中南美洲產區 (如哥倫比亞慧蘭)
深焙苦味突出,焦糖、煙燻等風味,醇厚度高呋喃類物質0.7-0.9亞洲產區 (如印尼曼特寧)
咖啡烘焙曲線_8-12_C_分鐘升溫速率_掌握風味關鍵

咖啡烘焙曲線:8-12°C/分鐘升溫速率,掌握風味關鍵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交響樂指揮家,而烘焙曲線就是你的樂譜,掌控著咖啡豆風味的起承轉合。 如果沒有精準的烘焙曲線,咖啡豆的風味發展可能會失控,不是過度發展產生雜味,就是發展不足,無法展現其應有的特色。

只要掌握「烘焙曲線」這個關鍵,你也能成為咖啡豆的風味大師。 烘焙曲線其實就是記錄烘焙過程中時間與溫度變化的圖表。升溫速率會直接影響咖啡豆的風味發展,過快可能導致風味不均,過慢則可能產生烘烤味。理想的升溫速率通常在每分鐘 8-12°C 之間,但這並非絕對,還需要根據咖啡豆的密度和含水量來調整。舉例來說,使用 Probat 烘焙機烘焙密度較高的哥倫比亞咖啡豆時,初期升溫速率可以設定為每分鐘 10°C,以確保咖啡豆內部受熱均勻。

烘焙曲線的關鍵要素

  • 升溫速率:初期升溫的快慢會影響咖啡豆的整體風味走向。
  • 轉黃點:咖啡豆開始轉為黃色的時間點,代表脫水階段的開始。
  • 一爆:咖啡豆內部壓力釋放的爆裂聲,標誌著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的加速。
  • 二爆:較一爆更輕微的爆裂聲,代表咖啡豆結構進一步變化,風味更複雜。
  • 降溫控制:烘焙完成後的降溫速度,會影響風味的鎖定和保存。

烘焙階段的時間和溫度範圍

  • 脫水階段(轉黃點前):通常需要 4-6 分鐘,溫度從室溫升至 160°C 左右。
  • 梅納反應和焦糖化反應階段(一爆前後):通常需要 3-5 分鐘,溫度從 160°C 升至 200°C 左右。
  • 發展階段(一爆後至下豆):通常需要 1-3 分鐘,溫度從 200°C 升至 220°C 左右。

想知道烘焙師的技術好不好?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評估:觀察烘焙豆的顏色是否均勻;聞香氣,判斷是否有明顯的烘烤味或煙燻味;品嚐風味,感受咖啡的酸度、甜度、苦味是否平衡。

咖啡選豆實戰:3步驟找到你的完美風味

上一章我們學習了如何評估烘焙師的技術,就像認識一位新朋友,接下來,我們要更進一步,學習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咖啡豆。

你的咖啡風味地圖_3大風味指標_酸度_醇厚度_甜感_與3個產區風味範例

你的咖啡風味地圖:3大風味指標(酸度、醇厚度、甜感)與3個產區風味範例

很多人面對咖啡豆包裝上琳瑯滿目的風味描述,常常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看不懂風味描述,就無法建立個人偏好,結果就是花錢買了一堆不合口味的咖啡豆,浪費錢又打擊品嚐咖啡的樂趣。更慘的是,你可能因此錯過真正讓你驚艷的好咖啡。

解讀風味描述是建立個人風味偏好的第一步。 「花香」可能讓你聯想到茉莉花茶,「果香」則可能讓你想到藍莓或柑橘。「堅果」通常帶有杏仁或榛果的油脂感,「巧克力」則有黑巧克力或牛奶巧克力的苦甜之分,「焦糖」則可能呈現奶油糖的香氣。

建立個人咖啡風味地圖,可以從系統化的品嚐開始,並記錄對不同風味的感受,例如:酸度、醇厚度、甜感、苦韻等。

  • 不同產區咖啡豆的風味描述對應
    • 衣索比亞耶加雪菲G1科契爾:茉莉花、檸檬、佛手柑等花果香氣,酸度明亮。例如,在台北市大安區的Fika Fika Cafe,可以品嚐到此產區咖啡豆的手沖咖啡。
    • 哥倫比亞薇拉產區:焦糖、堅果、柑橘,口感平衡。在蝦皮購物-原廠認證館,可以購買到此產區的咖啡豆。
    • 印尼蘇門答臘曼特寧:草本、巧克力、煙燻等風味,醇厚度高,苦韻明顯。在PChome 24h購物,可以購買到此產區的咖啡豆。
  • 風味強度評分範例
    • 酸度:1分-幾乎沒有酸感,5分-酸度非常尖銳。
    • 醇厚度:1分-口感非常清淡,5分-口感非常濃稠。
    • 甜感:1分-幾乎沒有甜味,5分-甜味非常明顯。
  • 針對不同風味偏好的選豆建議
    • 偏好花果香:選擇淺焙的衣索比亞耶加雪菲或肯亞AA級咖啡豆。
    • 偏好堅果巧克力:選擇中焙的巴西喜拉朵或瓜地馬拉安提瓜咖啡豆。
    • 偏好濃郁草本:選擇深焙的印尼蘇門答臘曼特寧或蘇拉威西托拉加咖啡豆。

了解自己的風味偏好後,就像拿到藏寶圖一樣,但要找到寶藏,還需要搭配適合的工具,也就是沖煮方式。

以下表格整理了不同產區咖啡豆的風味描述

產區風味醇厚度酸度
衣索比亞耶加雪菲G1科契爾茉莉花、檸檬、佛手柑明亮
哥倫比亞薇拉焦糖、堅果、柑橘
印尼蘇門答臘曼特寧草本、巧克力、煙燻
沖煮方式X豆種搭配_手沖_義式_法壓3種沖煮法_找到你的最佳風味組合

沖煮方式X豆種搭配:手沖、義式、法壓3種沖煮法,找到你的最佳風味組合

很多人在家沖咖啡,明明豆子不錯,但總是覺得風味差強人意,好像少了點什麼。 問題可能出在沖煮方式和豆種不搭,不同的沖煮方式,像是手沖、義式、法壓等,萃取特性都不同,如果隨便亂搭,就沒辦法完整呈現咖啡豆的風味,實在可惜。

因此,沖煮方式與豆種的搭配是提升咖啡風味的關鍵。 不同的沖煮器具具有不同的萃取特性,因此需要搭配合適的咖啡豆。研磨度對咖啡風味影響甚鉅,選擇合適的研磨度非常重要。

不同沖煮方式的建議

  • 手沖 適合淺焙至中焙的咖啡豆,如耶加雪菲、肯亞,展現花果香氣。水溫88-92°C,粉水比1:15,總萃取時間2分30秒-3分鐘。例如,使用V60濾杯手沖耶加雪菲,建議斷水法,悶蒸30秒後分3次注水,總注水量225毫升。
  • 義式 適合中深焙的咖啡豆,如曼特寧、巴西,萃取濃郁油脂和醇厚口感。水溫92-96°C,壓力9Bar,萃取時間25-30秒。例如,使用La Marzocco Linea Mini萃取曼特寧,建議使用18克粉量,萃取出36毫升咖啡液
  • 法壓 適合中深焙的咖啡豆,如蘇門答臘、哥倫比亞,呈現醇厚度和草本風味。水溫92-96°C,粉水比1:12,浸泡時間4分鐘。例如,使用Bodum Chambord沖煮蘇門答臘,建議粗研磨度,浸泡4分鐘後緩慢下壓。
  • 愛樂壓 適用範圍廣泛,一般建議中焙至深焙的咖啡豆。水溫80-85°C,粉水比1:16,浸泡時間1-2分鐘。例如,使用愛樂壓沖煮中焙的哥倫比亞,建議反向沖煮法,浸泡1分鐘後翻轉下壓。

研磨度對應咖啡風味

  • 研磨太細:萃取過度,咖啡苦澀、焦味,口感單薄。
  • 研磨太粗:萃取不足,咖啡酸澀、平淡,body不足。
  • 合適的研磨度:咖啡風味平衡,酸甜苦醇都能展現。

咖啡豆新鮮度:感官評估與3大儲存技巧

延續上一章,我們學會了如何搭配沖煮方式與豆種,以及調整研磨度。接下來,一起來聊聊咖啡豆的新鮮度吧!

咖啡豆新鮮度判斷_3種感官指標與產地風味差異

咖啡豆新鮮度判斷:3種感官指標與產地風味差異

判斷咖啡豆新鮮度,感官是第一道關卡。 如果買到不新鮮的豆子,再好的沖煮技巧也難以挽救,不僅浪費了時間和金錢,更錯失了品嚐咖啡最佳風味的機會。

所以,學會辨別咖啡豆的新鮮度滿重要。 新鮮咖啡豆香氣濃郁且活潑,能聞到明顯的產地風味。如果聞到油耗味或陳腐味,就表示咖啡豆已經不新鮮了。新鮮烘焙的咖啡豆,在研磨後香氣會更為明顯。

不同產地咖啡豆的典型香氣

  • 衣索比亞耶加雪菲:新鮮烘焙後帶有明亮的檸檬、茉莉花香,放置超過2週後香氣會轉淡,出現蜂蜜般的甜香,超過4週則可能出現乾草味。
  • 哥倫比亞薇拉:新鮮時具有焦糖、柑橘香氣,研磨後香氣更為奔放,若出現明顯的煙燻味或泥土味,則表示已不新鮮。
  • 肯亞AA:新鮮豆帶有黑醋栗、葡萄柚般的酸甜果香,若出現花生油耗味,則表示油脂已氧化。

從外觀來看,新鮮咖啡豆顏色均勻,具有自然光澤。深焙豆表面可能略帶油光,但若淺焙豆出現明顯油光,則可能表示已經氧化。

新鮮與不新鮮咖啡豆的外觀差異

  • 新鮮淺焙豆:顏色均勻,呈現明亮的淺棕色或黃褐色,表面無明顯油光。不新鮮淺焙豆:顏色黯淡,出現不均勻的深色斑點,表面可能出現油光。
  • 新鮮深焙豆:表面有自然油光,顏色深棕色至黑色。不新鮮深焙豆:油光過於明顯,甚至出現油膩感,顏色可能變得不均勻。

購買時,建議選擇附有單向排氣閥的包裝。這種包裝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同時防止氧氣進入,避免咖啡豆氧化。此外,務必確認包裝上的烘焙日期,盡量選擇烘焙日期在兩週內的咖啡豆,風味會更佳。

學會了判斷咖啡豆的新鮮度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要如何延長咖啡豆的風味壽命吧!

咖啡豆風味保存_4大敵人與3種儲存容器推薦

咖啡豆風味保存:4大敵人與3種儲存容器推薦

儲存咖啡豆的重點,就是要隔絕空氣、光線、濕氣和高溫這四大敵人。 如果儲存不當,咖啡豆的風味會快速流失,再好的豆子也會變得平淡無味。

因此,掌握正確的儲存方法非常重要。 最佳儲存方式如下

  • 儲存容器選擇
    • 不鏽鋼密封罐:堅固耐用,隔絕光線和空氣效果佳,例如日本品牌Kalita的不鏽鋼密封罐(約800元),適合長期儲存。
    • 陶瓷密封罐:美觀大方,但密封性可能不如不鏽鋼罐,例如台灣品牌陶作坊的陶瓷咖啡豆罐(約1200元),適合短期儲存。
    • 真空罐:能有效抽出罐內空氣,延長咖啡豆的風味壽命,例如美國品牌Airscape的真空咖啡豆罐(約1500元),適合對風味要求較高的使用者。可在PChome 24h購物購買。

理想的儲存環境是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

  • 不同儲存環境對咖啡豆風味的影響
    • 高溫:會加速咖啡豆的氧化,導致風味流失。
    • 濕氣:會使咖啡豆吸收水分,影響研磨和萃取。
    • 光線:會破壞咖啡豆中的風味物質。
  • 儲存建議
    • 將咖啡豆儲存在陰涼乾燥的食品儲藏室或櫥櫃中,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
    • 避免將咖啡豆放在廚房水槽附近或爐灶旁,因為這些地方濕度較高。
    • 若居住在潮濕地區,可考慮使用防潮箱儲存咖啡豆。在台北市信義區的無印良品(ATT 4 FUN店),可以購買到適合儲存咖啡豆的PP收納盒。
  • 開封後咖啡豆的使用建議
    • 盡量在兩週內使用完畢,以確保最佳風味。
    • 每次取用咖啡豆後,立即將罐子密封。
    • 若發現咖啡豆出現油耗味、陳腐味,或外觀出現明顯變化,則表示已變質,不宜繼續使用。在蝦皮購物-摩卡壺專賣店購買的咖啡豆,店家會提供詳細的儲存和使用建議。
咖啡豆選購指南_單品_配方咖啡與保存的7個關鍵問題

咖啡豆選購指南:單品、配方咖啡與保存的7個關鍵問題

了解了如何正確保存咖啡豆,確保風味不流失後,接下來我們來聊聊選購咖啡豆時,一些更深入的眉角。

很多人在選購咖啡豆時,常常在單品咖啡和配方咖啡之間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怎麼選。 如果選錯了,可能花了大錢卻買到不合口味的咖啡豆,不僅浪費了金錢,還可能讓你對咖啡失去興趣,實在是得不償失…

其實,選擇咖啡豆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來決定。 單品咖啡就像是咖啡界的精釀啤酒,風味多變,充滿驚喜。例如,衣索比亞 耶加雪菲,就帶有迷人的柑橘和花香,很適合喜歡探索不同風味的人。在Momo購物網的咖啡市集,這類單品咖啡的售價大約在$600-800/磅。而配方咖啡,則像是調和威士忌,口感平衡穩定,適合日常飲用。像是illy經典配方,在PChome 24h購物售價約$450-600/罐。

另外,水質的硬度也會影響咖啡的風味呈現。硬度60ppm以下的軟水,適合搭配深度烘焙的咖啡豆,例如星巴克 派克市場烘焙,可以平衡咖啡的苦味,讓口感更柔順。反之,硬度120ppm以上的硬水,則適合酸度較高的咖啡豆,像是哥倫比亞 薇拉,可以凸顯其明亮酸度,讓風味更鮮明。

要判斷咖啡豆是否還在最佳賞味期,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標準:淺焙豆的最佳賞味期是烘焙後7-21天,深焙豆則是3-14天。觀察豆子表面,如果出現明顯油光,甚至帶有油耗味,就表示咖啡豆已經不新鮮了。聞聞香氣,如果香氣變得平淡,或是出現不悅的異味,也不建議繼續飲用。

對咖啡豆品質有更高要求的,可以參考杯測的評估標準。杯測是咖啡界的專業術語,指的是一套評估咖啡豆品質的標準方法。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評分標準中,80分以上才能被稱為精品咖啡,90分以上更是頂級咖啡。杯測的流程包含乾香、濕香、風味、酸度、醇厚度、餘韻、平衡度、整體評價等,每個環節都有詳細的評分標準。

最後,咖啡豆的保存也很重要。記住,咖啡豆要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建議使用附有單向排氣閥的密封罐,像是Fellow Atmos真空罐,就能有效延長咖啡豆的保鮮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