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咖啡,全球年產量上看6640萬袋,佔據全球市場30%-40%!我們將帶你深入了解巴西咖啡產業的興衰起落,從米納斯吉拉斯州等主要產區的風味特色,到阿拉比卡豆種植與烘焙的影響,以及1727年至今的產業演變。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分享3種沖煮技巧與咖啡豆保存方法,讓你輕鬆品嚐巴西咖啡獨特的巧克力與堅果風味!

巴西咖啡:全球產量佔比30%-40%,年產量上看6640萬袋的產業巨人

巴西咖啡產量_2022_23年度產量約6300萬袋_2025年預估將達6640萬袋

巴西咖啡產量:2022/23年度產量約6300萬袋,2025年預估將達6640萬袋

巴西咖啡在全球市場的份量舉足輕重,但你知道嗎?過度依賴單一產地的咖啡豆,其實潛藏著風險。 萬一巴西的咖啡產量不穩定,像是遇到極端氣候,全球的咖啡價格可能就會跟著波動,影響到我們每天早上享受的咖啡。更別說大規模種植,還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小的壓力,像是水資源的消耗和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所以,要確保我們能持續喝到平價又好喝的咖啡,就得更了解巴西咖啡的現況,並推動更永續的種植方式。 巴西咖啡的產量驚人,近年來佔全球總產量的30%-40%,2022/23年度更高達約6300萬袋(每袋60公斤)。MacroMicro 財經M平方預估,2025年巴西咖啡年產量上看66,400,000袋(每袋60公斤)。

巴西咖啡種植面積廣闊,超過200萬公頃,主要集中在米納斯吉拉斯州、聖保羅州和巴拉那州。其中,米納斯吉拉斯州就佔了全國總產量的50%,是巴西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提供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並帶來可觀的出口收入。2025年1-2月,巴西咖啡出口收入達到25.16億美元,同比增長58.4%。

為了應對環境挑戰,巴西越來越重視可持續咖啡種植

  • 採用遮蔭種植可減少高達30%的水資源消耗,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 導入節水灌溉技術,預計每年可節省20%的灌溉用水。

但氣候變化也帶來了隱憂,預計2025年巴西咖啡產量將減少5%-7%。2024年,聖保羅大學應用經濟高級研究中心(Cepea/ESALQ/USP)的數據顯示,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價格已上漲巴西幣500元(約新台幣2865元)以上。

了解巴西咖啡的產量現況後,你是不是也好奇,為什麼它能被稱為咖啡界的「巨人」和「君主」呢?

以下表格整理了巴西咖啡的產量與相關資訊

項目2022/23年度2025年預估
產量 (袋)63,000,00066,400,000
出口收入 (1-2月)25.16億美元
出口收入同比增長 (1-2月)58.4%
預計產量減少5%-7%
巴西咖啡地位_全球最大生產國_800萬就業人口_產量佔全球三分之一_為何稱霸全球

巴西咖啡地位:全球最大生產國,800萬就業人口,產量佔全球三分之一,為何稱霸全球?

巴西咖啡之所以被譽為“巨人”和“君主”,並非浪得虛名,但過度吹捧可能掩蓋了潛在的問題。 如果我們只看到巴西咖啡的優勢,而忽略了它所面臨的挑戰,像是氣候變遷和市場風險,可能會對整個咖啡產業造成誤判。

因此,客觀地認識巴西咖啡的地位,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全球咖啡市場的脈動。 巴西憑藉廣袤的土地和有利氣候,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生產國,產量約佔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巴西咖啡產業規模龐大,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直接或間接從業人口超過800萬。

巴西在咖啡種植和後製處理方面不斷創新,影響著全球咖啡消費趨勢。例如

  • 巴西的“山多士咖啡”是混合咖啡的經典之選,被廣泛應用於各大咖啡品牌中。
  • 2024年中國從巴西進口超過2400噸羅布斯塔咖啡,主要用於速溶咖啡和即飲咖啡的生產。

然而,巴西咖啡產業也面臨挑戰

  • 氣候變化導致部分地區面臨嚴重的乾旱和霜凍,預計2025年巴西咖啡產量將減少5%-7%。

技術創新也顯著提升了巴西咖啡的品質。例如,在卓越杯競賽中屢獲殊榮的“綠金莊園”,採用獨特的蜜處理法,使咖啡豆帶有蜂蜜般的甜感和滑順的口感,在2024年以92分的高分獲得冠軍。

巴西咖啡產區地圖:米納斯吉拉斯州貢獻逾半產量,風味多樣性如何形成?

上一章我們提到了氣候變遷和技術創新對巴西咖啡的影響。現在,讓我們把焦點轉向巴西咖啡的風味源頭:主要產區。

米納斯吉拉斯州_2025年預計產量3150萬袋_四大產區風味剖析

米納斯吉拉斯州:2025年預計產量3150萬袋,四大產區風味剖析

米納斯吉拉斯州貢獻了巴西超過一半的咖啡產量,但如果風味不合,再高的產量也沒意義。 如果你對巴西咖啡的印象還停留在單一風味,那可就錯失太多驚喜了。風味單一會讓你對巴西咖啡失去興趣,錯過探索更多風味的機會。

想要真正了解巴西咖啡,就必須深入米納斯吉拉斯州。 這個州就像巴西咖啡的心臟,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經驗,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巴西地理統計局(IBGE)預計,2025年3月米納斯吉拉斯州將生產3150萬袋60公斤的咖啡,穩固其領先地位。

米納斯吉拉斯州多樣的地形和微氣候,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間,年降雨量約1500毫米,造就了咖啡風味的多樣性。該州可細分為四大產區,各有千秋

  • 南米納斯(Sul de Minas): 海拔950米,年均溫22°C,咖啡帶有檸檬與果香,在希望莊園購買,每磅約250-350元。
  • 喜拉朵(Cerrado Mineiro): 海拔800-1300米,酸度適中,甜度均衡,在前街咖啡選購半日曬豆,每磅約300-400元。
  • 米納斯沙帕達(Chapada de Minas): 適合機械化生產,多為Catuaí和Mundo Novo品種。
  • 馬塔斯(Matas de Minas): 以小農為主,咖啡帶有焦糖風味,在綠金莊園可找到高品質豆,每磅約400-500元。

米納斯吉拉斯州常見的咖啡處理法有日曬、半水洗和蜜處理,不同處理法也會影響咖啡的風味。

了解米納斯吉拉斯州後,你是不是對巴西咖啡的印象改觀了呢?接下來,我們將探索其他同樣重要的產區。

以下表格整理了米納斯吉拉斯州四大產區的資訊

產區海拔(米)風味價格(每磅)
南米納斯(Sul de Minas)950檸檬與果香250-350元
喜拉朵(Cerrado Mineiro)800-1300酸度適中,甜度均衡300-400元
米納斯沙帕達(Chapada de Minas)
馬塔斯(Matas de Minas)焦糖風味400-500元
巴西咖啡產區_聖保羅_巴伊亞_聖埃斯皮里圖_風味特色與產量占比

巴西咖啡產區:聖保羅、巴伊亞、聖埃斯皮里圖,風味特色與產量占比

除了米納斯吉拉斯州,其他產區的咖啡豆也各有特色,但如果只知道米納斯吉拉斯州,就太可惜了。 忽略其他產區,就像錯過了一場精彩的風味冒險,會讓你對巴西咖啡的認識不夠全面,難以找到真正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

因此,我們必須將目光投向聖保羅、巴伊亞與聖埃斯皮里圖。 這些產區雖然產量不及米納斯吉拉斯州,但同樣為巴西咖啡貢獻了獨特的風味。

聖保羅州是巴西咖啡歷史最悠久的產區之一,種植面積21.6萬公頃,是巴西第三大咖啡生產州,年產量約佔巴西全國的10%。雖然海拔相對較低,但肥沃的火山土壤和穩定的降雨量,孕育出風味醇厚、酸度適中的咖啡,多採用日曬處理法,使咖啡豆帶有濃郁的巧克力和堅果香,適合製作濃縮咖啡。例如,「貝納頌」經典曼巴風味咖啡就選用聖多斯咖啡豆,在各大超市均有售,每盒約250元。

巴伊亞州種植面積17.1萬公頃,是巴西第四大咖啡生產州,精品咖啡產區集中在迪亞曼蒂納高原,約佔全國產量的5%。該州以其多樣化的微氣候聞名,從傳統的日曬處理到新興的蜜處理法,造就了風味各異的咖啡豆,多採用水洗處理法,使咖啡豆風味更加乾淨明亮,帶有柑橘和花香,適合手沖。例如,「綠金莊園」的咖啡豆,在蝦皮購物-原廠認證館有售,每磅約400元。

聖埃斯皮里圖州種植面積43.3萬公頃,是巴西第二大咖啡產區,但多為羅布斯塔咖啡,阿拉比卡咖啡產量佔比較小,約佔全國產量的8%。該州多為小農種植,近年來阿拉比卡咖啡的品質也逐漸提升,通常帶有堅果和巧克力風味,日曬和水洗法均有。例如,「Montanhas do Espírito Santo」產區的咖啡豆,在「巴西名品匯」可找到相關產品,每磅約350元。

巴西咖啡風味密碼:巧克力、堅果與滑順口感的秘密

上一章我們介紹了巴西幾個主要咖啡產區,它們各自擁有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現在,讓我們一起深入探索巴西咖啡的風味密碼。

巴西咖啡風味特點_阿拉比卡豆種_海拔800-1200米種植環境與烘焙度的影響

巴西咖啡風味特點:阿拉比卡豆種、海拔800-1200米種植環境與烘焙度的影響

很多人都說巴西咖啡有巧克力和堅果的味道,但你知道這風味是怎麼來的嗎? 如果你對箇中原因不甚了解,就可能難以挑選到真正符合自己口味的巴西咖啡,甚至會覺得花了錢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風味,實在可惜。

巴西咖啡的風味密碼就藏在豆種、種植環境和烘焙方式裡。 像是常見的阿拉比卡種,卡杜艾(Catuai)和蒙多諾瓦(Mundo Novo),天生就帶有堅果的基因。再加上海拔800-1200米的種植環境和充足的日照,更有助於咖啡豆發展出豐富的風味

烘焙程度也會大大影響風味表現。淺中度烘焙(Light Medium Roast,Agtron值55-60)能保留卡杜艾(Catuai)咖啡豆的柑橘酸和蜂蜜甜感,很適合手沖愛好者;中度烘焙(Medium Roast,Agtron值50-55)則能凸顯蒙多諾瓦(Mundo Novo)咖啡豆的堅果和焦糖風味,做成義式濃縮超讚。

想更懂巴西咖啡,推薦你用杯測法

  • 聞乾香時,高品質的巴西咖啡會散發出可可粉和烤杏仁的香氣。如果聞到霉味或刺鼻的味道,可能代表咖啡豆有問題。
  • 注入93°C熱水後,濕香會釋放出黑糖和楓糖的甜香。如果出現酸腐味,可能表示咖啡豆不新鮮了。
  • 啜飲時,注意咖啡液在口腔中的觸感。好的巴西咖啡應該像絲綢一樣滑順,並在舌後根留下持久的回甘。如果覺得粗糙或苦澀,可能表示烘焙得不好。

舉個例子,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海拔1000米以上的產區,卡杜艾(Catuai)會展現出更濃郁的黑巧克力和杏仁風味,適合喜歡醇厚口感的人;而蒙多諾瓦(Mundo Novo)在聖保羅州(São Paulo)的肥沃土壤中,則帶有牛奶巧克力和榛果的香氣,酸度比較低,適合不喜歡酸味咖啡的人。

了解了風味的來源,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巴西咖啡另一個重要的特色:酸苦平衡。

以下表格總結了巴西咖啡的風味特點

豆種烘焙程度風味特點產區範例
卡杜艾(Catuai)淺中度烘焙 (Agtron值55-60)柑橘酸、蜂蜜甜感米納斯吉拉斯州 (海拔1000米以上): 黑巧克力、杏仁
蒙多諾瓦(Mundo Novo)中度烘焙 (Agtron值50-55)堅果、焦糖聖保羅州: 牛奶巧克力、榛果
巴西咖啡酸苦平衡與醇厚口感_pH值_Brix值與不同處理方式的影響

巴西咖啡酸苦平衡與醇厚口感:pH值、Brix值與不同處理方式的影響

你是不是也覺得,有些咖啡喝起來不是太酸就是太苦,很難找到平衡點? 巴西咖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它酸苦之間的完美平衡。如果沒有掌握好這個平衡,就沒辦法真正體會到巴西咖啡的獨特魅力,甚至會覺得它平淡無奇。

巴西咖啡的酸苦平衡,是它獨特魅力的關鍵。 雖然酸度通常較低,但優質的巴西咖啡還是能提供明亮的柑橘或蘋果酸,與它原本的甜味相互平衡。苦味則來自烘焙程度,中度烘焙能保留咖啡豆的天然甜味,並減少苦澀感,創造出溫和滑順的口感。這種平衡讓巴西咖啡適合各種沖煮方式,也能滿足不同口味的人。

巴西咖啡的醇厚口感主要來自它的豆種和處理方式。常見的阿拉比卡種,像是黃波旁和新世界,醇厚度都比較高。

  • 具體豆種的酸度和醇厚度數值
    • 黃波旁(Yellow Bourbon)的酸度通常在pH值5.2-5.5之間,醇厚度則在3.8-4.2之間(使用SCAA標準評估)。
    • 新世界(Icatu)的酸度比較低,通常在pH值5.5-5.8之間,但醇厚度可以達到4.5-4.8。
  • 不同處理方式對風味影響的具體實例和數據
    • 日曬處理的巴西咖啡,甜度通常可以達到18-22 Brix,但酸度比較低。
    • 水洗處理的巴西咖啡,酸度比較高,通常在pH值5.0-5.3之間,但乾淨度比較好。
  • 不同沖煮方法對醇厚度影響的具體參數和建議
    • 用法式壓濾壺可以萃取出比較多的油脂和固體物質,TDS(總溶解固體)通常可以達到1.5-1.8%。
    • 用摩卡壺萃取出的濃度比較高,但油脂含量比較低,TDS通常在1.2-1.5%之間。

巴西咖啡:從1727年至今的種植與產業演變

在上一節,我們深入探討了巴西咖啡的風味密碼,從酸度、醇厚度到處理方式的影響。現在,讓我們一起揭開巴西咖啡的種植與歷史面紗。

巴西咖啡種植_小農場主如何運用精準灌溉_無人機等科技提升產量15_-20

巴西咖啡種植:小農場主如何運用精準灌溉、無人機等科技提升產量15%-20%?

想像一下,你是一位咖啡愛好者,渴望品嚐到風味獨特的巴西咖啡,但你可能不知道,巴西咖啡的種植方式正面臨著傳統與現代的衝突。 傳統工藝雖然能帶來精緻風味,但產量有限;現代化技術雖然效率高,卻可能犧牲風味的均勻性。這種矛盾不僅影響了咖啡的品質,也讓咖啡農在追求效率和品質之間難以抉擇。

巴西咖啡的種植方式正在融合傳統與現代,尋找平衡點。 許多小農場主堅持手工採摘,保證咖啡櫻桃的成熟度。例如,聖塔茵莊園(Fazenda Santa Inês)以其精緻的花香和柑橘風味在2024年卓越杯競賽中獲得高分。同時,現代化技術也開始普及,像是精準灌溉、無人機監測和氣象預報系統,都在幫助農場主提高效率和品質。

  • 精準灌溉系統:Netafim滴灌技術,節水30%-50%,並提高咖啡豆產量15%-20%。
  • 無人機監測:DJI Agras T30農業無人機,及早發現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20%-30%。
  • 氣象預報系統:ClimaTempo提供的精準天氣預報,幫助農場主根據天氣變化調整採摘和處理計劃。

海拔高度也是影響巴西咖啡風味的重要因素。

  • 米納斯吉拉斯州曼蒂凱拉山脈:海拔1500米以上,咖啡豆酸度明亮,帶有花果香氣,適合手沖。
  • 聖保羅州摩吉安娜產區:海拔800-1200米,咖啡豆偏向堅果和巧克力風味,適合意式濃縮。
  • 巴伊亞高原:海拔700-1158米,咖啡豆風味相對簡單,多為商業級咖啡,適合拼配。

了解了巴西咖啡的種植方式後,讓我們把時間軸拉長,一起探索巴西咖啡的歷史與發展,看看它如何從殖民地作物蛻變成世界級產業。

以下表格展示了巴西咖啡種植中現代技術的應用

技術效果具體應用
精準灌溉系統節水30%-50%,增產15%-20%Netafim滴灌技術
無人機監測減少農藥使用20%-30%DJI Agras T30農業無人機
氣象預報系統幫助調整採摘和處理計劃ClimaTempo提供的精準天氣預報
巴西咖啡產業史_從1888年廢除奴隸制到如今的全球領導地位

巴西咖啡產業史:從1888年廢除奴隸制到如今的全球領導地位

你可能不知道,巴西咖啡的崛起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變革與挑戰。 早期奴隸勞動的使用雖然推動了產業的快速發展,但也帶來了社會問題。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巴西咖啡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如何擺脫對傳統模式的依賴,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了擺在巴西咖啡產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但巴西咖啡並沒有因此停滯不前,而是在不斷變革中尋求發展。 從最初的粗放式種植到現代化的精細化管理,巴西咖啡經歷了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

  • 1727年:弗朗西斯科·德·梅洛·帕列塔將咖啡種子引入巴西,開啟了巴西咖啡種植的歷史。
  • 1888年:巴西廢除奴隸制,咖啡種植園轉向雇傭勞動,推動了生產方式的轉型。
  • 1920年代:巴西咖啡產量佔全球80%,壟斷國際市場,成為“咖啡王國”。

巴西咖啡產業升級的具體措施和成果包括

  • 推廣可持續種植:採用雨林聯盟認證的咖啡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鼓勵精品咖啡生產:舉辦“卓越杯”競賽,提高咖啡農的生產技術和咖啡豆的品質。

如今,巴西咖啡已成為世界咖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巴西咖啡在世界咖啡文化中的影響包括:推動了意式咖啡的發展,由於巴西咖啡風味溫和、酸度低,適合作為意式濃縮咖啡的基底。

巴西咖啡3大關鍵_產區風味差異_3種沖煮技巧與咖啡豆保存

巴西咖啡3大關鍵:產區風味差異、3種沖煮技巧與咖啡豆保存

了解巴西咖啡的產業升級後,相信你對巴西咖啡的認識又更上一層樓。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巴西咖啡的產區、風味與沖煮技巧。

巴西咖啡風味差異大,常常讓人摸不著頭緒,不知道怎麼挑選。 如果你隨便買,很可能買到不合口味的咖啡豆,浪費錢不說,還會對巴西咖啡留下不好的印象,覺得它平淡無奇,錯失探索更多風味的機會。

其實,巴西咖啡的風味深受產區影響,掌握幾個重點就能輕鬆選到心儀的咖啡豆。 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州是最大的產區,它又包含了南米納斯、喜拉朵、米納斯沙帕達等小產區,每個地方的咖啡風味都略有不同。南米納斯海拔較高,咖啡通常帶有焦糖的甜感和水果的香氣;喜拉朵海拔稍低,則以烤杏仁的香氣著稱;米納斯沙帕達的海拔最高,咖啡則帶有巧克力和柑橘的清新感。下次購買時,不妨參考咖啡豆的風味描述,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除了產區,沖煮方式也會影響咖啡的風味呈現。手沖能突出咖啡的明亮酸度,建議水溫控制在90-93°C,粉水比為1:15,並進行30秒的悶蒸。法壓壺則能萃取更多油脂,帶來更醇厚的口感,建議使用粗研磨的咖啡粉,浸泡4分鐘。而義式咖啡機則能製作濃郁的濃縮咖啡,需要使用9bar的壓力,萃取25-30秒。

另外,判斷咖啡豆的新鮮度也很重要。盡量選擇烘焙後1-3週內的咖啡豆,新鮮的咖啡豆香氣濃郁,風味層次豐富,香氣評分應在8分以上(滿分10分)。保存方面,建議使用附有單向排氣閥的密封罐(例如LocknLock或Ankomn),存放在陰涼、乾燥、避光處,溫度低於25°C,濕度低於60%。

巴西咖啡的風味與其他產區的咖啡豆有所不同。例如,哥倫比亞咖啡通常酸度明亮,口感平衡;衣索比亞咖啡則帶有花香和果香。相比之下,巴西咖啡通常更為柔和,帶有堅果、巧克力和焦糖的風味,酸度也較低。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