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精通咖啡英文嗎?這份終極指南涵蓋所有你需要知道的專業術語!從咖啡豆的4大品種(Arabica、Robusta等)與3種處理法,到Espresso、Latte等4款經典咖啡飲品的製作方法,以及淺焙到深焙咖啡的風味差異,我們都將詳細解說。此外,我們還會教你如何進行咖啡杯測,掌握風味描述技巧,並提供5個實用例句與3種咖啡認證詳解,讓你輕鬆提升咖啡專業知識!

咖啡豆英文指南:4大品種、產地風味與3種處理法

咖啡豆4大品種英文速查_Arabica_Robusta風味差異與應用

咖啡豆4大品種英文速查:Arabica、Robusta風味差異與應用

咖啡風味差異大,原因就藏在咖啡豆品種裡。如果分不清 Arabica 和 Robusta,就像點咖啡時永遠只會說「拿鐵」,錯過探索更多風味的機會。 不了解這些,不僅無法精準描述自己喜歡的咖啡風味,更難以在選購咖啡豆時做出明智的選擇,甚至可能花大錢卻買到不合口味的產品,長期下來,對咖啡的熱情也會大打折扣。

其實,搞懂咖啡豆品種一點都不難!從最常見的 Arabica (阿拉比卡) 和 Robusta (羅布斯塔) 開始。 Arabica 的英文發音為 /əˈræbɪkə/,風味細膩多變,酸度明亮,咖啡因含量約為 1.5% 左右,想像一下,就像精緻的甜點,層次豐富。Robusta 的英文發音為 /roʊˈbʌstə/,風味強勁,口感醇厚,咖啡因含量約為 2.5% 甚至更高,就像一杯濃烈的烈酒,勁道十足。

不同咖啡豆品種的應用場景

  • Arabica 咖啡豆:適合製作手沖咖啡、精品咖啡。例如,衣索比亞耶加雪菲 Arabica 咖啡豆,以手沖方式呈現其花香與果香。
  • Robusta 咖啡豆:適合製作義式濃縮咖啡、商業咖啡,增加咖啡的醇厚度和咖啡因含量。

除了這兩種常見品種外,還有 Liberica (賴比瑞卡) 和 Excelsa (伊克塞爾薩)。Liberica 的英文發音為 /laɪˈbɪərɪkə/,主要產於西非、東南亞,風味獨特,帶有木質、煙燻、花香等複雜風味,酸度較低。Excelsa 的英文發音為 /ɪkˈsɛlsə/,現歸類為 Liberica 的亞種,主要產於東南亞,風味酸澀,帶有水果、花香、香料等風味,常被用於混合咖啡以增加風味層次。

Arabica 常見的風味描述

  • 花香:如衣索比亞耶加雪菲 G1 等級,帶有茉莉花、柑橘花的香氣,杯測分數可達88分以上。
  • 水果:如肯亞 AA 等級,帶有黑醋栗、覆盆莓的風味,酸度活潑,適合手沖。

Robusta 常見的風味描述

  • 巧克力:如印尼爪哇 Robusta,帶有黑巧克力、可可豆的苦甜風味,適合製作義式濃縮咖啡。
  • 堅果:如越南 Robusta,帶有花生、杏仁的香氣,口感濃烈,常被用於混合咖啡以增加醇厚度。

掌握了咖啡豆品種的知識後,想要更深入了解咖啡風味,產地和處理法也是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

以下是Arabica和Robusta咖啡豆的比較

特性Arabica (阿拉比卡)Robusta (羅布斯塔)
風味細膩多變,酸度明亮強勁,口感醇厚
咖啡因含量約 1.5%約 2.5% 甚至更高
常見風味描述花香、水果巧克力、堅果
適合製作手沖咖啡、精品咖啡義式濃縮咖啡、商業咖啡
咖啡產地與3種處理法_風味關鍵_衣索比亞_哥倫比亞等產區特色

咖啡產地與3種處理法:風味關鍵,衣索比亞、哥倫比亞等產區特色

只知道咖啡豆品種還不夠,咖啡產地 (Coffee Origin) 與處理法 (Processing Method) 更是塑造咖啡風味的幕後推手。如果忽略了這些,就像看電影只看演員,卻忽略了導演和編劇的重要性。 不了解產地和處理法,就難以真正品味咖啡的精妙之處,更可能在選購咖啡豆時迷失方向,無法找到真正符合自己口味的咖啡。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讓我們一起探索咖啡產地和處理法的奧秘。 不同產地與處理方法會塑造出獨特的風味,為咖啡愛好者提供多樣選擇。

常見的咖啡產地國及其風味特色

  • Ethiopia (衣索比亞):以花香與果香聞名。除了耶加雪菲 (Yirgacheffe) 產區外,還有 Sidamo (西達摩)、Guji (古吉) 等知名產區。Sidamo 產區的咖啡豆,海拔1500-2200公尺,帶有檸檬、花香、蜂蜜的風味,口感柔滑;Guji 產區的咖啡豆,海拔1800-2300公尺,帶有藍莓、草莓、柑橘的風味,酸度明亮。
  • Colombia (哥倫比亞):通常具有平衡的酸度和堅果、焦糖般的甜感。除了 Supremo 等級外,還有 Excelso、Extra 等級。Excelso 等級的咖啡豆,顆粒較小,風味平衡,帶有堅果、焦糖、柑橘的風味。
  • Brazil (巴西):以堅果、巧克力風味為主,酸度較低,適合做為混合咖啡的基底。
  • Kenya (肯亞):以明亮的酸度和莓果風味著稱,例如 AA 等級的咖啡豆。

不同的咖啡豆處理方法也會影響咖啡的風味

  • Washed (水洗):咖啡豆經過水洗處理後,通常具有乾淨的酸度和明亮的風味。例如,哥倫比亞水洗咖啡豆,帶有柑橘、蘋果的酸度和焦糖的甜感,口感清爽。
  • Natural (日曬):咖啡豆在陽光下曬乾,風味通常較為濃郁,帶有水果發酵的香氣。例如,衣索比亞日曬咖啡豆,帶有藍莓、草莓、葡萄酒的香氣,口感醇厚。
  • Honey Process (蜜處理):介於水洗和日曬之間,保留部分果膠,風味具有甜度和複雜度。例如,哥斯大黎加蜜處理咖啡豆,帶有蜂蜜、焦糖、熱帶水果的香氣,口感豐富。

咖啡烘焙程度:淺焙(Light Roast)到深焙(Dark Roast)風味指南

上一章我們探索了不同產地和處理方法對咖啡風味的影響。現在,讓我們把焦點轉向另一個關鍵因素:烘焙程度。

淺焙咖啡風味解密_8-11分鐘烘焙_酸度高_風味細緻

淺焙咖啡風味解密:8-11分鐘烘焙,酸度高、風味細緻

你是不是也覺得,每次看到咖啡包裝上標示的「淺焙」就一頭霧水? 搞不清楚淺焙咖啡到底是什麼意思,更別提它喝起來的風味了。如果選錯了,花錢買到的咖啡可能根本不合你的口味,白白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其實淺焙咖啡一點都不難懂! 淺焙 (Light Roast) 咖啡,英文也常被稱為 Cinnamon Roast (肉桂烘焙),顏色就像肉桂一樣。它的特色是酸度比較高,風味也比較細緻,可以完整保留咖啡豆原本的風味。 烘焙時間大約是8-11分鐘,豆表溫度大概在196-205°C之間。 舉個例子,用Probatone 5公斤的烘豆機,設定一爆開始於8分鐘,然後在10分鐘的時候下豆,就能得到很棒的淺焙效果。

想要完整呈現淺焙咖啡的風味,手沖或是虹吸壺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它們可以精準控制水溫和流速。 像是用 Kalita Wave 濾杯搭配 V60 濾杯,就能有效控制流速,萃取出更平衡的風味。 淺焙咖啡通常帶有花香、果香等比較明亮的風味,很適合喜歡清爽口感的咖啡愛好者。

不同產地的咖啡豆,在淺焙之下也會展現出不一樣的風味

  • 衣索比亞耶加雪菲的淺焙咖啡,通常會有檸檬、花香和蜂蜜般的甜味。
  • 肯亞AA級的淺焙咖啡,則可能帶有黑醋栗、葡萄柚等水果風味,酸度比較高,層次感也很豐富。

要特別注意的是,淺焙咖啡不適合用高溫、高壓的方式來沖煮,像是義式濃縮,這樣很容易萃取出過多的酸味和雜味。 另外,淺焙咖啡對保存環境的要求也比較高,建議用有單向排氣閥的密封罐裝起來,然後放在陰涼、乾燥、避光的地方。 開封之後最好在兩個禮拜之內喝完,這樣才能確保喝到最好的風味。

了解完清爽的淺焙咖啡,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風味截然不同的深焙咖啡,英文又該怎麼說呢?

深焙咖啡風味剖析_12-15分鐘烘焙_苦味重_酸度低

深焙咖啡風味剖析:12-15分鐘烘焙,苦味重、酸度低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想點一杯深焙咖啡,卻不知道該怎麼用英文表達? 如果說錯了,可能會點到自己不喜歡的口味,壞了喝咖啡的好心情。更糟糕的是,可能會被咖啡師覺得你不夠專業。

深焙咖啡的英文說法有很多種。 常見的像是 Dark Roast, French Roast, Italian Roast 等等。 深焙咖啡的顏色比較深,從深棕色到黑色都有,而且表面通常可以看到油脂。 它的特色是苦味比較重,酸度很低,甚至完全沒有酸味。 烘焙時間通常是12-15分鐘,豆表溫度大概在225-245°C之間。

深焙咖啡適合用什麼樣的沖煮方式,又會呈現出什麼樣的風味呢?

  • 義式濃縮 (Espresso):深焙咖啡的風味很濃郁,可以更好地適應高壓萃取,做出crema很豐富的濃縮咖啡。
  • 法式濾壓 (French Press):可以充分萃取出深焙咖啡的油脂和風味,帶來很醇厚的口感。
  • 牛奶搭配:深焙咖啡非常適合加牛奶,做成拿鐵或是卡布奇諾。 像在全家便利商店,就可以買到用深焙咖啡豆做的拿鐵咖啡,一杯大概45元。

不過,並不是所有產地的咖啡豆都適合做深焙。 像是曼特寧咖啡豆,經過深焙之後,就可以展現出很濃郁的巧克力、焦糖和煙燻風味。 在台北市中山區的Rufous Coffee,可以喝到用蘇門答臘曼特寧咖啡豆做的深焙義式濃縮咖啡,一杯大概120元。

要特別注意的是,深焙咖啡不適合用手沖或是虹吸壺來沖煮,因為這樣很容易萃取出過多的苦味和焦味。 由於深焙咖啡的油脂含量比較高,很容易氧化變質,建議用不透光的密封罐裝起來,然後放在陰涼、乾燥、避光的地方。

咖啡飲品英文速查:從Espresso到Frappuccino,4款經典與特色咖啡製作

上一章我們學到了如何透過烘焙技巧來調整咖啡風味,現在,讓我們一起探索各種咖啡飲品的英文名稱與製作方法。

4款經典咖啡製作_Espresso_Americano_Latte_Cappuccino比例與風味技

4款經典咖啡製作:Espresso、Americano、Latte、Cappuccino比例與風味技巧

許多人想在家裡製作經典咖啡,卻發現味道總是不對,問題可能就出在基底「Espresso (濃縮咖啡)」沒做好。 濃縮咖啡是許多經典咖啡飲品的靈魂,如果萃取不夠完美,後續的調味都會大打折扣,不僅浪費了好的咖啡豆,也讓你對自己手藝產生懷疑。

製作高品質濃縮咖啡並不難,掌握幾個關鍵參數就行了。 關鍵在於:使用18-20克的研磨咖啡粉,以9個大氣壓力、90-96°C的水溫,在27-30秒內萃取出約25-30毫升的咖啡液。舉個例子,La Marzocco Linea Mini家用義式咖啡機能精準控制水溫和壓力,幫助你穩定萃取。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其他經典咖啡飲品

  • Americano (美式咖啡) 則是將一份Espresso加入熱水稀釋而成。喜歡口感強烈者,可將一份濃縮咖啡加入30-60毫升的熱水,適合在需要快速提神的早晨飲用;偏好較為溫和的口感,則可加入90-120毫升的熱水,適合在下午茶時間搭配甜點享用。
  • Latte (拿鐵) 的標準做法是一份Espresso加上約150-300毫升的蒸氣牛奶,並覆蓋約1-2公分的奶泡。使用全脂牛奶可以帶來更濃郁的口感和更豐富的奶泡,適合追求醇厚風味的消費者;使用低脂牛奶則可以減少熱量攝取,適合注重健康的消費者。燕麥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提供植物奶的獨特風味,適合乳糖不耐症或素食者。
  • Cappuccino (卡布奇諾) 則是以等比例的Espresso、蒸氣牛奶和奶泡組成,通常各約60毫升。
  • Macchiato (瑪奇朵) 有兩種常見做法,一種是先倒入蒸氣牛奶,再加入一份Espresso,另一種則是在Espresso上點綴少量奶泡。先倒入蒸氣牛奶再加入濃縮咖啡的做法,能讓濃縮咖啡的風味更為突出,適合喜歡濃烈咖啡味的人;在濃縮咖啡上點綴少量奶泡的做法,則能讓牛奶的香甜與濃縮咖啡的苦味達到平衡,適合喜歡柔和口感的人。

學會了經典咖啡,想來點不一樣的嗎?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幾款特色咖啡飲品,讓你的咖啡選擇更加豐富。

3款特色咖啡調製_Mocha_Flat_White_Iced_Coffee風味變化與關鍵步驟

3款特色咖啡調製:Mocha、Flat White、Iced Coffee風味變化與關鍵步驟

很多人想在家裡嘗試製作特色咖啡,但往往不得其門而入,不是味道太淡,就是比例不對。 特色咖啡飲品雖然變化多端,但如果沒有掌握好基底和配料的搭配,很容易做出四不像的咖啡,不僅浪費了食材,也讓你對自己的咖啡技術失去信心。

只要掌握一些訣竅,就能輕鬆調配出美味的特色咖啡。

  • Mocha (摩卡) 是巧克力與咖啡的結合,通常以Espresso為基底,加入巧克力糖漿或可可粉,再覆蓋上鮮奶油。使用法芙娜可可粉(250克約350元,可在新光三越A4館的city’super購買)能帶來濃郁的可可風味;使用瑞士蓮70%黑巧克力(100克約120元,在7-ELEVEN有售)則能增加咖啡的層次感;也可在摩卡中加入15毫升的Monin焦糖糖漿(700ml約300元,可在蝦皮購物-Monin官方旗艦店購買),增添焦糖的香甜。
  • Flat White (馥列白) 強調細緻的奶泡(Fine Microfoam),咖啡與牛奶比例接近,口感滑順。製作關鍵在於奶泡:使用La Marzocco GS3家用咖啡機(約250,000元,在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的La Marzocco Cafe有展示)的蒸汽棒,將牛奶加熱至60-65°C,產生細緻的微米奶泡。例如,可先將120毫升的嘉明鮮乳(936ml約110元,在全家便利商店有售)倒入鋼杯中打發。
  • Iced Coffee (冰咖啡) 的製作方式多樣:直接將熱咖啡冷卻後加入冰塊,能保留咖啡的原始風味;使用冷萃咖啡(Cold Brew)則能減少咖啡的酸澀味,但需要較長的製作時間(12-24小時)。
  • Frappuccino (星冰樂) 是星巴克 (Starbucks) 的註冊商標,通常以咖啡、牛奶、糖漿和冰塊混合而成,口味多變。

不同地區也有獨特的咖啡飲品。越南咖啡 (Vietnamese Coffee) 使用滴漏壺,將咖啡滴入煉乳中,風味濃郁。推薦使用越南Phin滴漏壺(一個約150-300元,可在蝦皮購物-越南咖啡專賣店購買),搭配中度研磨的越南咖啡粉(如Trung Nguyen 創越咖啡,500克約400元)。土耳其咖啡 (Turkish Coffee) 將研磨極細的咖啡粉直接放入水中煮沸,不經過濾,口感濃稠,帶有咖啡渣。

咖啡品鑑英文指南:風味描述與杯測術語全解析

延續上一章,我們學到了各地獨特的咖啡飲品,現在,一起深入咖啡的世界,學習如何像專業人士一樣品鑑咖啡。

咖啡風味描述_掌握4大關鍵詞彙_精準表達你的咖啡體驗

咖啡風味描述:掌握4大關鍵詞彙,精準表達你的咖啡體驗

咖啡品鑑時,詞不達意真的很惱人。 你明明感受到了一股特別的香氣,卻只能用「嗯,好喝」來形容,這樣不僅無法精準表達你的感受,更錯失了深入了解咖啡風味的機會。想像一下,如果你能用專業的詞彙,將咖啡的風味描述得淋漓盡致,是不是更有成就感呢?

只要掌握一些關鍵的英文詞彙,你也能成為咖啡品鑑高手。 在咖啡品鑑中,風味描述非常重要。Acidity (酸度) 指咖啡的酸性特徵,與 Brightness (明亮度) 密切相關。Body (醇厚度) 關乎咖啡在口中的厚重感,也稱為 Mouthfeel (口感)。Aroma (香氣) 是咖啡風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 Bitterness (苦味) 則需適中。

更詳細的風味描述詞彙包括:Fruity (果香)、Floral (花香)、Nutty (堅果香) 和 Chocolatey (巧克力香)。為了更精準地描述咖啡風味,可以參考以下進階用法:

  • 使用強度修飾詞:例如,’subtle floral notes’(淡淡的花香),代表香氣強度在2/10以下;’intense chocolatey aroma’(濃郁的巧克力香),代表香氣強度在8/10以上。
  • 結合多個描述詞:例如,’a complex cup with notes of dark chocolate, hazelnut, and a hint of red fruit’(一杯風味複雜的咖啡,帶有黑巧克力、榛果和一絲紅色水果的風味)。
  • 使用比喻:例如,’a velvety mouthfeel, like melted butter’(如融化的奶油般絲滑的口感)。

不同產地咖啡的風味實例

  • 衣索比亞耶加雪菲:通常具有明亮的檸檬酸(citric acid)和茉莉花香(jasmine),酸度在pH值5.0-5.2之間,適合手沖。
  • 哥倫比亞薇拉:常帶有焦糖(caramel)和堅果(nutty)風味,醇厚度(body)適中,在SCA評分中通常能達到85分以上,適合義式濃縮。
  • 肯亞AA:以其黑醋栗(blackcurrant)般的酸甜風味著稱,適合冰滴。

咖啡風味的化學基礎

  • Furfural(糠醛)賦予咖啡焦糖般的甜香,在深度烘焙的巴西喜拉朵咖啡中含量可達150ppm。
  • Guaiacol(愈創木酚)產生煙燻和辛香,在印尼曼特寧咖啡中含量約80ppm。
  • Pyrazine(吡嗪)帶來堅果和泥土氣息,在越南羅布斯塔咖啡中含量高達200ppm。

掌握了風味描述的詞彙後,想不想更進一步,了解咖啡杯測的專業術語和流程呢? 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以下表格總結了不同產地咖啡的風味特性

產地主要風味酸度醇厚度適合沖泡方式
衣索比亞耶加雪菲檸檬酸、茉莉花香pH值5.0-5.2手沖
哥倫比亞薇拉焦糖、堅果適中義式濃縮
肯亞AA黑醋栗酸甜冰滴
咖啡杯測流程_標準化評估步驟與3項關鍵環境參數

咖啡杯測流程:標準化評估步驟與3項關鍵環境參數

你是否覺得咖啡杯測高深莫測,難以入門? 看著專業人士有模有樣地啜吸、評分,自己卻一頭霧水,不知道從何下手。如果沒有標準化的流程,就難以客觀地分析咖啡的風味,更別說應用在咖啡豆採購或產品開發上了。

其實咖啡杯測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 咖啡杯測 (Coffee Cupping) 是一套標準化的評估流程,旨在客觀地分析咖啡的風味。杯測過程中,會使用到許多特定的英文術語。”Cupping” 指的是整個杯測過程,”Slurp” 則是指啜吸咖啡的動作,目的是讓咖啡液體噴灑在整個口腔,以便更全面地感受其風味。”Break the Crust” 則是指在加入熱水後,咖啡粉會浮在表面形成一層 “Crust”,用湯匙輕輕破開這層 “Crust” 的動作,此時可以聞到咖啡的乾香氣 (Aroma)。

杯測流程通常包括準備樣品、聞乾濕香氣、啜吸咖啡並評分。為了確保評估的準確性,杯測環境有具體要求

  • 光線 使用D65標準光源(色溫6500K),照度在1000-1200勒克斯之間。
  • 溫度 保持室溫在20-25°C之間,濕度在50-60%之間。
  • 氣味 確保環境無異味。

杯測評分表包含多項指標,例如

  • 風味(Flavor) 佔總分的36%,例如,衣索比亞耶加雪菲的風味評分可能在90-92分之間。
  • 酸度(Acidity) 佔總分的12%,例如,肯亞AA的酸度評分可能在88-90分之間。
  • 醇厚度(Body) 佔總分的12%,例如,蘇門答臘曼特寧的醇厚度評分可能在85-87分之間。

杯測結果可應用於咖啡豆採購、產品開發和品質控制。例如,星巴克的咖啡採購團隊會定期進行杯測,以確保其採購的咖啡豆符合其品質標準。

進階咖啡英文術語FAQ_5個實用例句與3種咖啡認證詳解

進階咖啡英文術語FAQ:5個實用例句與3種咖啡認證詳解

杯測是確保咖啡品質的重要環節。接下來,我們將透過一些常見的Q&A,更深入地了解進階的咖啡英文術語。

很多人搞不清楚,為什麼有些咖啡特別強調「單品」,有些卻是「綜合」? 如果你對這兩種咖啡的差異一知半解,很可能在選購時踩雷,花了大錢卻買不到自己喜歡的風味。更糟的是,如果跟朋友聊咖啡時說錯了,可能會有點尷尬…

其實,這兩種咖啡各有千秋。「單品咖啡 (Single Origin)」指的是來自單一產地或莊園的咖啡豆,風味獨特但穩定性較低,就像是獨立音樂,很有個性但品質不一定每次都一樣。「混合咖啡 (Blend)」則是混合不同產地咖啡豆,旨在創造平衡穩定的風味,像是流行音樂,雖然少了點個性,但品質穩定。舉個例子,星巴克的招牌綜合咖啡就混合了拉丁美洲和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咖啡豆,確保全年風味一致。

除了產地,咖啡認證也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它代表著咖啡的生產過程符合特定的標準。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咖啡認證:

  • 公平貿易認證 (Fair Trade Certification):主要關注咖啡農的權益,強調公平的價格和勞動條件。Fairtrade International 已經更新了標準,納入了人權和環境盡職調查 (HREDD) 標準,確保更全面的保障。
  • 有機認證 (Organic Certification):要求咖啡豆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對環境更友善。美國農業部 (USDA) 的國家有機計畫 (NOP) 制定了相關的標準,確保有機產品的品質。
  • 雨林聯盟認證 (Rainforest Alliance Certification):關注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農業,確保咖啡的生產不會對環境造成過度的破壞。Rainforest Alliance 已經發布了永續農業標準 1.4 版,更加嚴格地規範了咖啡的生產過程。

最後,分享幾個詢問咖啡豆資訊和表達風味喜好的實用例句

  • 想了解咖啡豆的產地,你可以問:”Could you tell me about the origin of this coffee bean?” (請問這款咖啡豆的產地是哪裡?)
  • 想知道咖啡的烘焙程度,你可以問:”What is the roast level of this coffee?” (這款咖啡的烘焙程度是什麼?)
  • 想了解咖啡的處理方法,你可以問:”What processing method was used?” (使用了哪種處理方法?)
  • 想表達你喜歡酸度高的咖啡,你可以說:”I prefer coffee with high acidity.” (我喜歡酸度高的咖啡。)
  • 想表達你喜歡帶有巧克力風味的咖啡,你可以說:”I enjoy coffee with chocolate notes.” (我喜歡帶有巧克力風味的咖啡。)

推薦文章